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

等了一個地球模型二十年?・欣賞地球的N個方式・天下可運之掌上(多圖) | BHTXWmb 流浪地球


終於取得天下可運之掌上的N個方式, 不是拿一份世界地圖, 而是拿起一個地球! 


本來是打算分享太陽系九大行星模型, 但這次會先分享小弟手上的AstroReality & Little Planet Factory 三款地球模型, 之後有時間再分享九大行星模型。

都快要2019了, 等了一個地球模型二十年? 真的... 如果你試站在我的角度去看, 你會明白以下所説其實一點也沒誇張!


為了星球模型, 我是非常瘋狂的... 

現在我手上有5 個地球模型, 直徑由1.27cm至12cm 不等... 





這些地球模型都是近年越來越普及的3D 打印産品, 可是二十年前想要一個地球模型卻是一種幻想......

從小就愛看地圖, 地圖成為家中不能缺少的書籍, 對地球、九大行星更加百看不厭, 我諗地球是小弟與生倶來就喜歡的, 畢竟地球是人類目前唯一的居住地, 也是太陽系中獨一無二的行星啊... 不過我小學的年代沒有一個稱得上是模型的地球, 課室只有地球儀, 而當時腦海中已經有了一幅世界地圖, 閉上眼也能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海岸線, 至於地球儀上的地方名, 至少記住了八成以上! 別人隨意講一個地方/海洋名, 小弟隨時就可從地球儀上找出來及指出正確位置, 如果考試係考地球, 這科分數應該坐B望A, 可惜現實考的是中英數......

因為對太陽系的興趣太大, 那些年極度希望擁有一個地球儀, 曾幾何時經常去書局必定會流連文儀用品區, 當然世界地圖也是逛書局時必看書籍之一, 甚至會比較不同書商所繪畫的地圖及不同牌子地球儀的仔細度, 總之就是希望自己手上的會是最好, 幾經掙扎最後用了HKD$80 買了自己第一個地球儀! 不過惹來長輩的責罵, 在他們眼中, 看地圖對考試並無幫助, 他們只希望你温習中英數, 引致錯過了很多追求興趣的黄金時間和機會... 香港人快樂指數低, 絶對係失敗的教育政策(過份著重主科分數)、人與人之間興趣上及意見上有分歧(觀點角度及文化水平差異大)及社會環境所迫成(過份以錢及利益為依歸)...

因為踏入社會工作, 為三餐奔波, 那有時間追求當年的興趣? 十分之明白興趣不能作收入, 誰會支持啊......

地球儀的圖片搜尋結果

然而地球儀與真地球最大分別的是地球儀永遠要用支架做承托以展示地球的地軸傾斜, 此舉要各自在球形兩端穿開一個洞才可行, 而支架的美觀度也很低, 還有就是地球儀手工參差, 例如赤道標記唔對位(因為球體分體製造)、球形兩端開口不正中等等, 引致拿上手始終無擁用一個地球既感覺...

自此放棄追求地球儀, 其實在我決定買第一個地球儀之前, 因為地球儀太貴了, 想自己畫地球, 在文具鋪買了一堆白色發泡膠波, 發泡膠波有大有小, 直徑5-8cm 不等, 發泡膠波無須在球形兩端穿開一個洞, 感覺更似一個運之掌上的星球...

我以為自己畫地圖的手法成熟, 但立刻就面對一個問題...

相關圖片

在空白的球體上畫世界地圖, 要如何下筆? 

像地球儀一樣在表面先畫赤道、24 時區, 利用這些線作位置指引然後畫出陸地海岸線?

那麼我必須先看著一個地球儀, 牢記所有海岸線與假想線的交點才可下筆, 但只有在課室小息時才可把玩地球儀, 那麼我要看多久才到達過目不忘的境界?

所以人手繪畫必然是失敗收場! 球是圓的, 越近兩極的地區越縮小, 表示海岸線越密集, 即使有世界地圖作參照物, 畫在一個球體上, 其海岸線根本無法接合... 畫錯一個又一個, 最後都不知掉了多少發泡膠波... 後來開始接觸九大行星, 也有諗過發泡膠波都可以填顔色畫成木星、火星, 又慨歎點解無人咁樣整呢... 美勞堂有人用發泡膠波畫精靈球, 又有人畫叮當個頭, 而我就諗到畫星球, 可惜這個創新的idea 最後被同學盗取, 老師見他的星球idea 十分有創意, 給他很高分, 所以二十年前我已見識到人性的奸詐、手段的卑鄙... 也明白到手上有多少武器是不能隨便透露的... 

今日巴模商界都是一樣...

人手繪畫不到一個迫真地球, 自此放棄手繪地球, 但沒有放棄追求地球模型! 十幾廿年前無聽過3D 打印, 但近年這項技術開始應用在手工品上, 最近終於找到了小小星球工廠做的兩款3D 打印地球模型, 馬上便攜了一箱回來! 可是他們的星球模型基於成本因素, 均在球形底部開了口, 整個球體是空心的...


他們使用3D 打印的方式把地球做出來, 並使用真實地球衛星圖像, 換句話這樣便解決了要在空白球體無指引下手繪海岸線... 不過彩色立體打印的壞處是成品表面覆蓋印刷層紋, 所以體積越小質素越差... 但體積越大價錢又貴得多... 講到尾, 要找一個心水地球模型, 真係唔容易啊...


1:2.5億無大氣版地球模型, 反映了地球真實外貌~ 



  

1:2.5億大氣版地球模型, 反映了地球上的大氣活動~




直徑9cm 大氣版地球模型





2018年, 我終於在太空看到地球了!! 真不可思議!! 





據説, 為人所熟悉的第一張地球照片就是影到非洲的, 是1972年阿波羅17號拍攝...


而據説真正第一張地球照片是1946年一支載有相機的火箭升空後拍攝...

阿波羅月球任務中也有不少是從月球影到了地球, 地球出現在月球地平線上~



太平洋






遠看地球眞是一顆藍色彈珠~



這模擬了地軸傾斜23.5度, 北半球受陽光直射的夏天情況~



這模擬了地軸傾斜23.5度, 北半球受陽光斜射進入寒冬的情況~




北半球寒冬, 顯示北歐進入長夜


有無聽過近來越來越多人關注的地平説? 地平説支持者均不承認地球是一個球, 更認為所有在太空影到的地球相片都是PS 的...





難得一見的無大氣版地球, 精確顯示了海洋的深淺區域及陸地、荒漠、凍土的分佈




非洲北部是全球最大的沙漠... 從太空清楚可見! 




地球模型反映出被海水覆蓋的海底世界存在地殻板塊移動的紐帶, 形成了大洋中脊及無數活火山, 而且包圍著整個地球, 所有陸地被困在地球火環帶之上! 這一切都是幾千萬年來地球内部活動的証據! 






遠看地球眞是一顆藍寶石~

地球季節性變化是地平説(地球平面説)無法解釋的, 他們均在地平説論點中省略了這個項目, 因為如果地球是平的, 怎樣解釋南北半球的春夏秋冬及日夜長短交替的成因?? 

地球"如果"是平的, 即是話我多年來追求的地球模型是假的...... 真心膠, 真心荒謬...

這個話題之後如有時間會再透過地球模型拍攝分折一下~ 

這次貼文未完的,現在立刻要分享AstroReality 最新的地球模型: AstroReality Earth Pro


EARTH is brought to life with an AR and AI-driven app to help you learn about our incredibl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另一家以做星球為主, 也是小弟在過往分享星球模型時經常提到的AstroReality。AstroReality以3D 打印及加入AR 黑科技手機軟體做星球模型, 他們的星球是實心的! 


我想先轉貼這段AstroReality facebook 於5月23日(香港時間)的直播片段,不過片段長31分鐘,所以有興趣才觀看。內容是發佈他們的地球模型,小弟由他們發佈這個模型到收到模型這段期間(超過半年!)一直有留意他們的最新動態,而這個簡單的直播我當晚亦有觀看,有一幕我自己覺得好笑的是28:50,我向Joanne say 左個hi, 佢立刻向我揮手,之後還答謝小弟一直以來的支持!作為客戶,小弟感到很窩心,很高興,他們有禮貌的對待實在值得加許的,也証明支持者在他們心目中是重要的。同樣道理,愛聽意見的商戶也容易受到支持者愛戴!☺

Explore our planet's incredible structure!

透過手機App, 增加了互動, 尤其是地球, 知識真是太多, 教學感很強! 你話如果二十年前有這個AR地球模型, 是多麼美好... 如果我是校長, 必定大量購買! 

不得不驚訝, 現在玩模型也科技化... 他們把模型變成百科全書了...

3D modeling of EARTH before printing.

這個地球模型的慨念, 小弟早於十幾廿年前在畫白色發泡膠波時已經構思過, 那些年已慨歎為何無人這樣做地球呢? 所以這個地球模型算是我小學時期的一個小夢想, 他們終於實現了出來! 基於我小時候對地球模型的迫求, 我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買到一個!!!


AstroReality 地球的比例為1:106,300,000, 直徑12cm。地球由樹脂膠製成, 重達1.4 公斤, 據説它的精細度可達毎像素0.006mm... 地球模型同地球儀最大分在於地球儀要顯示不同國家、城市、海域及時區等資料, 而地球模型則是呈現地球外貌為主, 由於無需要在版圖上畫分國界、時區及印上地方名所以可以保留最接近真實的地球樣貌, 所以地球模型相對顯得真實, 至少整個模型是實心, 拎上手有天下可運之掌上的感覺! 



可是他們的製作進度真是太慢了, 這個地球模型是早於5月發佈, 但十一月尾才到手, 足足半年有多, 不講不知以為是自己的生日禮物... 等貨到是多麼多麼的寂莫? 而他們對上一個12cm月球模型已是11/2017... 

地球模型只提供12cm 大小, 並沒有做類似月球模型的8cm, 3cm, 這點很合理, 8cm, 3cm 這麼細不可能人手上色的... 

如果他們做齊九大行星, 要十年以上嗎? 就這個問題曾向Astroreality 査詢, 但回覆都是他們已有計劃, 不過沒有確實日期, 有消息會即時通知... 

An unpainted EARTH.

地球模型存在的垂直誇大率(Vertical Exaggeration)在所有立體地圖的製作中均有使用。所謂垂直誇大率是指地勢的高低在某比例之下一定程度上誇張顯示, 例如地球直徑為12,756公里, 當珠穆朗瑪峰高海拔8.85公里時, 在1:106,300,000 的模型上實際凸出只有0.083mm, 這麼細的幅度就像波平如鏡並不足以反映地殼凹凸情況, 所以為加強地勢分明, 均會把高低幅度大幅放大...

垂直誇大率又被稱為地形比例, 其地形比例為1:8,800,000, 這個垂直誇大率比想象中大很多...


但我估一個明顯的地形可以方便他們分辨出海岸線, 方便上色...




這是大洋中脊,或稱為中洋脊,是最明顯的海底的地貌也是地球上最龐大火山活動造成的地貌!




我諗很多人都會有同感... 人手上色始終畫不出地球精密的海岸線...


除非他們像我一樣對繪世界地圖有相當功力...


所以如以像真度的角度看, 我本人也不太喜歡人手上色...


但在3D 打印的技術黎講, 要打印高精度的物件只能印白件出來, 然後要克服上色問題...














為地球模型拍照也花了不少功夫, 第一, 佈置一個黑暗的宇宙; 第二, 找個角度令模型看上去不會顯得太三尖八角, 就是因為垂直誇大率的副作用, 山脈在燈光下過份隆起/下陷會使球體看上去很奇怪; 第三, 用盡500mm(等效750mm)焦距, 模擬從60萬公里遠觀察地球, 這樣各大洲在畫面上的比例顯得平均而不會近點大遠點小(例如非洲太大、歐洲太小)...





中國的地勢是世界上起伏最大的, 西面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 又被稱為世界屋脊;東面有下游平原, 這是因為印度-澳洲板塊撞擊歐亞板塊導致...



近年比較關注的是一項生態悲劇: 鹹海... 地球模型上的鹹海只有一條藍線... 有些地球模型更加連藍線也沒有畫上去... 專家推測鹹海會在2020年完全乾涸, 恐在地圖上從此消失...!


鹹海曾是世界上第四大湖, 可是上世紀中期, 蘇聯大量抽取流入鹹海的兩條河河水用作周邊灌溉導致斷流, 天山山脈冰層融化的水源因而無法填充到鹹海。六十年代起鹹海的水位每年下降20厘米, 到了八十年代水位下降速度暴增至每年90厘米...! 由於鹹海深度只有六十多米, 若毎年下降一米, 不出幾十年整個海洋都會消失...




二十年前, 無線新聞曾經報道過鹹海乾涸情況嚴重, 那時小弟已十分驚歎原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是這麼深... 其實鹹海本來鹽度很低, 屬於淡水湖類別, 但隨著水量減少, 鹽度比正常海水高出三倍, 海洋生物死亡, 從前被海水覆蓋的地區變成荒漠, 鹹海生態悲劇是人類濫用水資源所造成的後果, 失去海洋引致氣候變得更乾旱, 人類最終可能自食其果...


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地球啊... 至少不要因為人類而引致...




失去液態水而變得乾旱, 火星就是例子... 





這粒藍色寶石實在過份美麗, 可是她正在經歴難以逆轉的變化, 全球增温是目前地球上生物面對的最大威脅, 因為這現象會導致很嚴重後果... 包括冰川消失、生物滅絶...

究竟未來, 火星會地球化, 還是地球火星化呢? 保護環境取決於人類? 還是大自然自有定案?

AstroReality 的手機App 包含了地球過去的歴史演變, 讓大家明白到過度使用化石燃料的影响, 激發出大家改善世界的熱情!


全球增温本來不是人類的錯, 因為過去幾千萬年的地球演變説明了地球本身是有全球增温的現象, 除了太陽輻射可影响地球温度外, 地殻運動引致的火山爆發會噴出大量温室氣體, 是引致全球增温的元兇, 但地球本身有抵抗機制, 例如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所以要透過自然演變在大氣中累積温室氣體造成全球增温是需要幾十萬年時間!


然而人類工業革命以來的短短二百年間, 排放了大量温室氣體經已令地球平均温度顯注上升, 大自然本來要用幾十萬至幾千萬年才累積出來的結果, 人類用了二百年就造了出來, 而且越來越快, 所以我們要關注的是未來幾十年, 地球將會有什麼變化...


想想, 如果當初沒有人類工業革命, 今時今日地球的病情應該是幾十萬年後才會出現...




2018 年一項最新研究表示地球已到達臨界點, 氣温再升一度將出現無可挽回的生態失衡...

我覺得我自己亦到達臨界點, 壓力及環境的逼迫如果再進迫, 可能我也要爆了!

所以萬一地球本身的調節速度趕不及氣候的"被"轉變...


人類最終可能自食其果...



所以我們要愛護地球了...


這幅圖無意中影到我自己的影子...

感謝AstroReality team 的努力, 這個人手上色的地球模型可算是我小學時期的一個小夢想, 他們終於實現了出來! 有些少諷刺,我想要的竟然不是由自己做出來...


等了一個地球模型二十年? 絶對一點也沒誇張!


隨著3D printed 技術越來越成熟, 期待日後彩色打印可以有更精細的層次!


最後加送地球模型開盒片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