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日 星期六

MOVA Globe 光動能自轉地球儀・GAIA蓋亞(神奇的光之永動機) | BHTXWmb


光之永動機不是夢! 這次分享一款從來未見過的永動機, 是小弟早前收集的一個神奇地球儀!



其實這個"從來未見過的"地球儀, 我看見它的售價時, 也吃了一驚... 它相當於一部1:24 Routemaster 的價錢, 但對於天文迷來説, 他們外出用膳寧願不加$3 叫凍飲都要買起地球!

要説到一年前, 這個地球儀是小弟一年前購買的, 不過因為太忙所以一直未分享出來! 開始覺得一直以來有少少錯怪80T 點解好多時d車做左但遲遲唔出, 原來自己都一樣, 好多片同相已經拍了, 但未能馬上出post...



説的就是美國品牌的MOVA 光動能自轉地球儀!

N年前, 小學課室内的地球儀都是以顯示地域資料為主, 但顧名思議, MOVA 地球儀是以可轉動作為賣點!



原來Mova 的光動能自轉地球儀已經面世了十幾年, 2008年已有人上傳相關影片上youtube, 但可能因為售價太昂貴或産量極少, 我覺得市面上很難找到他們的産品(可能因為一般人不會用太貴的價錢去買地球儀), 又或者這類地球儀對象是進階/資深玩家, 所以很多有收集星球儀的普通人都説未見過...



從來未見過地球儀有User Manual, Mova 地球儀就是有User Manual 的...



"據説", Move 地球儀是一位叫Bill French 的人兄發明, 他經過了多年研究(聲稱四十年)並應用了七大專利技術: 低耗太陽能驅動技術、低摩擦自轉馬達技術、液體輔助光學投影技術、零氣泡液體灌裝技術、精密微體積光學液體懸浮技術、3D球體印刷成型技術、成品精密封裝技術...





這個地球儀不需要連接電源, 只要有光, 它就是一個永動機(永久自轉)...

嘩, 唔講都唔知一個地球儀都可以包含這麼多的技術...

在球體的中心, 感光元件和馬達為它提供源源不絶的動力, 垂直的中軸可以保證球體保持正確的軸向, 而夾在地圖(球體)與透明外殼中間有一層厚約5mm的特殊透明油性液體, 能夠保證球體可以順利轉動, 不會撞向透明外殼, 真的不可思議!



所以其實地圖應是印在内球體表面, 内球體與外殼是兩個球體來的, 内球體的直徑大約只有10cm, 它與外殼實際上保持著6-7mm 距離, 但無論你從什麼角度、距離或光照條件去看, 都會覺得内球體和外殼是緊貼的, 就像兩者之間並無架空位, 這樣也同時解決了内球體偏離中心位而做成偏左偏右現象, 因為即使内球體偏到外殼的任何一方, 外面看上去它由始至終都是緊貼的! 那些光學投影技術都算利害啊!



忽然明白, 這個地球的確不是隨便在書店用百多二百元就買到的那種普通貨色... 或是從前在大陸用十多元就買到的貼圖式地球儀, 我並不是説它們做得差, 而是貼圖式地球儀本身存在很大手工問題, 因為立體球形和平面紙張並不可能完美緊貼, 始終都會有些區域的地圖被摺疊, 即是話海岸線有些位不連接(這也是進階玩家十分介意的地方, 都未計繪圖時海岸線被簡化了)



而且球體邊縁影像並無明顯模糊, 也沒有放大縮小或變形, 這才是神奇之處! 在光線充足下, 地球儀自轉一週只需28秒(網上介紹寫30秒)

不過我也發現在光線不足的環境, 地球儀自轉變得時快時慢, 甚至是毎運轉到某些位就特別慢, 這可能是球面地圖的深淺色引致透光度不一所致, 透光度不足引致影响光動能表現, 這個可以理解的, 基本上室内光管是無問題的~

無論怎樣把玩這個地球儀, 在光能及地磁的相互作用下, 它都可以保持水平地持續的轉動! (但有人説這個設定是錯的, 因為地球自轉軸傾角是23.5度, 她應該是打斜擺放!)





除了地球, 還有精心設計的承托支架, 坦白説其實只是三支支柱, 但承托的效果很好, 也十分穩陣, 感覺是以最少的接觸點做出來, 可以避免支架遮蓋地球的外貌, 這個設計絶對是値得加分。





大家還記得去年的大規模山火嗎, 單是1月到9月, 有地球之肺之稱的阿馬遜山林大火, 就有超過三億噸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層, 澳洲山火更加情況加劇, 本來估計地球至少要300年才可以自我修復! 因本來阿馬遜可吸收全球30%由外界産生的二氧化碳, 但這次大火不單止増加了二氧化碳, 還令雨林回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大減, 會加劇全球增温!

不過武漢肺炎卻為地球生態帶來無比的好消息, 話説武漢肺炎爆發至今, 全球的人類活動大幅減少, 包括會排放二氧化碳的工業行為, 此消彼長, 這意味着大氣中的温室氣體累積在疫情下放緩! 如果從地球的角度看, 或許要多謝武漢肺炎, 祖國太偉大了=.=!

現在真的要欣賞一下這麼美麗的地球! 這次又要出動Wmb 航天科技慨念衛星協助捕捉地球照片



據記載, 人類所熟悉的第一張看見全個地球的照片是1972年阿波羅17號拍攝, 那照片清楚拍攝到非洲...

而據説真正第一張地球照片是1946年一支載有相機的火箭升空後拍攝, 不過由於與地球距離接近, 該照片並沒有看見全個地球...

以下是Wmb 航天科技慨念衛星在距離地球大約四十五萬公里遠時以50-500mm焦距所看見的地球:



50mm(等效75)



75mm(等效110)



100mm(等效150)



200mm(等效300)



300mm(等效450)



400mm(等效600)



500mm(等效750)











俯視北極圏





不從太空視角看地球, 不會察覺太陽系這粒藍色彈珠是多美麗...

Mova 自轉地球儀有三個size, 第一種是直徑4.5吋(約11.5cm)、第二種是直徑6吋(約15.2cm)、第二種是直徑8吋(約20.3cm), 不過6吋的售價是4.5吋的一倍以上, 8吋的售價是4.5吋的4倍以上...!!! 所以基於售價高這個最大因素, 我選了一個4.5吋的就算了, 其實有些心郁郁想入一個6吋, 因為地圖整體比較大, 印在球形表面線條會相對仔細, 可惜售價始終超過了一個double, 而且又不是大很多, 實在買不下...

日後有時間的話再合照一下Mova 11.5cm地球、AstroReality 6cm火星及3cm月球, 它們恰好形成相同比例, 在同一場景中顯得相當壯觀!

加送MOVA Globe光動能自轉地球儀開盒片段:



早前收録了舊天氣報告世界天氣環節音樂, 是當年天氣報告使用的部份, 我用了Mova 地球作背景, 播放時發覺與當年電視片中地球轉速是一樣的, 真巧妙~





與別不同的地球儀:
一般普通的地球儀要用支架做承托以展示地球的地軸傾斜, 此舉要在球體兩端各自穿開一個洞讓球體放在支架上, 而支架的美觀度一般很低, 還有就是地球儀手工參差, 例如半球接合後赤道圖案唔對位、球形兩端開口不在正中間等等, 最後拿上手始終無擁用一個地球既感覺...

Mova 有很多版本的地球儀, 最像真的一定是無字的衛星雲圖版本, 用了真實的衛星影像, 一般普通的地球儀要顯示不同國家、城市、海域及時區等資料, 不同國家還要以不同顏色劃分, 所以表面花哩碌, 而這個Mova 地球則是呈現地球外觀為主, 由於無需要在版圖上畫分國界、時區及印上地方名所以可以保留最接近真實的地球樣貌, 相對顯得真實, 至少整個地球儀是實心的, 把玩上手有天下運之掌上的奇妙感覺!

Mova 地球儀底部(南極洲)地圖上印有其商標字樣(為了宣傳自己的産品, 這個是可理解的...)

對這地球儀的觀感:
確實很神奇, 從來未見過這樣的地球儀! 回顧小時候很難得才有機會在課室小息時間把玩地球儀, 還未看清楚陸地和海洋又説小息時間完畢, Mova 這個光動能自轉地球基本上滿足了我一直希望有一個無支架及無穿洞的地球, 及使用真實衛星影像呈現的地球, 不過局限的是如果我要看清楚南半球, 我必需舉起地球儀才可, 拍照也十分困難(這情況與絶大多數插支架的地球儀一樣, 要看南半球都是要仰望的...!)

其實不止地球儀, MOVA 還有推出相同size 的火星儀、月球儀、木星儀等等, 不過木星儀看上去其實有些不妥, 因為木星其實不是一個完美球形, 而是一個扁圓形... 但站在星球儀來説, 經已是十分精美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